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著一句智慧名言影響至極,字裡行間中充滿了正面力量,你將它視為人生聖旨,當成座右銘,甚至深深烙印在身上,按圖索驥奉行於生活,它可能是位已故名人所說過的話、一本書中的小句子,抑或是家人朋友所傳遞的人生箴言,猶如暗房裡的一盞明燈,指引方向,影響個人的生活價值,以下幾句大眾耳熟能詳的名言,足以堪稱為「神句」,無論是運用於人生觀、工作觀、愛情觀均值得我們借鏡。
內容目錄
“Less is More”
少就是多
崇尚極簡主義的人們,相信對於這句革命性名言並不陌生,甚至當作聖旨膜拜。來自德國著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路德維希.密斯.凡德羅(Ludwig Mies van der Rohe)於1928年所提出的這句說法,源自其堅持的「少就是多」設計哲學:強調線條與形狀的精簡,不為任何物料加工塗色,而是忠於本身特性,去繁為簡、去除各種裝飾造作,在當時便興起一股以「簡」為主要設計手法的概念,並開始在世界各國設計領域埋下影響的種子。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同為極簡主義代表包浩斯建築學校(Bauhaus)的最後一任校長,所提出的此意識流流傳至今,進而影響至商品、服裝、室內設計等範疇,甚至當代的生活哲學,提倡簡單生活,去除多餘的東西,因為只有懂得少的哲理,才能真正享有幸福。
[slick-carousel-slider design=”design-6″ slidestoshow=”5″ category=”96987663″ image_fit=”true” sliderheight=”300″ read_more_text=”SHOP” link_target=”blank” ]
“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Fifteen Minutes”
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
世界著名普普藝術大師安迪.沃荷(Andy Warhol)於六O年代所提出的「成名十五分鐘」理論,彷彿已經提早預言這個世界所引爆的成名現象。對照當今網紅、網美、Youtuber、KOL大肆走紅的年代,的確為此理論下了一個最好的註解。無庸置疑「Fame is Cool」,當鎂光燈聚焦。名氣所帶來的個人社會地位、延伸而出的金錢、名聲價值,更是讓許多人趨之若鶩。大家都知道Andy Warhol酷愛名聲也喜歡創造名聲,他認為名聲是一個只要有一絲機會人們都會樂於享用的好東西,於是他花大量的時間社交、進入上流社會,所創造而出的具體成效,完整反應在其作品之上,甚至認為賺錢即是一門藝術,無論你肯定與否,不可否認其對於普普藝術的極大貢獻。反觀當代的成名現象,十五分鐘過後,必定要有其過人之處,才能走得更為長久,此外金錢也終究不能填飽人心,或許唯有心靈富足才是最佳之計。
[slick-carousel-slider design=”design-6″ slidestoshow=”5″ category=”96987666 ” image_fit=”true” sliderheight=”300″ read_more_text=”SHOP” link_target=”blank” ]
“Adults Are Only Kids Grown Up, Anyway.”
不管怎麼樣,大人不過就是長大了的小孩。
無論去過幾次,你是否每次到了Disneyland便會像個孩子,對著喜愛的卡通人物放聲尖叫;迪士尼旗下出版的每部影片均耳熟能詳,更是為此流下許多感動的眼淚。這個由華特.迪士尼(Walt Disney)一手打造,堪稱「世界上最歡樂的地方」,無疑是許多大人小孩們的真實幻夢,看著那些快樂且自由的人們,人心也變得柔軟無比,你是否想起了那個曾經愛笑、眼睛閃爍著無比熱情的自己,然而卻在現實社會中跌跌撞撞,不免消磨了一些最純真的自己,而迪士尼的存在彷彿提醒著我們「快樂」與「純真」一直都在。或許我們都該隨時警惕自己,無論到了哪個年紀,都該永保一顆赤子之心,對這個世界隨時保有熱情。
[slick-carousel-slider design=”design-6″ slidestoshow=”5″ category=”96987665″ image_fit=”true” sliderheight=”300″ read_more_text=”SHOP” link_target=”blank” ]
“Stay Hungry. Stay Foolish.”
求知若渴,虛心若愚。
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(Steve Jobs)於2005年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時所引用的這句結語(編按:實則出自《The Whole Earth Catalog》雜誌出版人Kevin Kelly)這句激勵人心的名言,勉勵著我們永遠不要滿足當下的成功,無時無刻保有追求目標的動力與熱情,以及保持對於求知的飢餓態度。而原文作者Kevin Kelly則是如此解讀:「必須先了解自己的渺小,如果不保持學習,科技的發展速度將會使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在5年後被清空。所以每個人必須擁有初學者謙虛的自覺,飢餓者渴望的求知態度,擁抱未來的知識。」時時提醒著自己不設限,勇敢踏出舒適圈,做想做的事情,走想走的路,過想過的生活。無論是做人、求學、或是工作,都應隨時保有上進心,謙卑謙卑再謙卑。
[slick-carousel-slider design=”design-6″ slidestoshow=”5″ category=”96987667″ image_fit=”true” sliderheight=”300″ read_more_text=”SHOP” link_target=”blank” ]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
Good Craftsmanship Depends on Use of the Right Tools.
子曰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賢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」出自《論語》的此段經典,大家可能對於前兩句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較為熟悉。當弟子子貢詢問該怎樣實現「仁」義,孔子說:「工人要做好工,必定要先磨好工具;生活在哪裏,就要追隨那裏的品德高尚的領導,結交仁義之士。」或許大家認為工匠做工與品德修養表面上看來是不相干的事,然而工匠在做工前先打磨好工具,操作起來即得心應手,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至於為仁則是用什麼工具呢?選擇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,受他們薰陶,潛移默化,自己的思想和道德修養無形中也會得到提升,以另一個角度來說,即是與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」有著同樣意思,因此選擇交友對象很重要。
[slick-carousel-slider design=”design-6″ slidestoshow=”5″ category=”96987664 ” image_fit=”true” sliderheight=”300″ read_more_text=”SHOP” link_target=”blank” ]